作为华南经济的引擎和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枢纽,深圳以“无人机之城”为起点,正孕育着低空经济发展的崭新机遇。作为高端制造的代表,碳纤维、玻纤等国产复合材料正为eVTOL等拳头产品提供原料,丰满中低空经济羽翼,蓄力未来的腾飞。
展会现场,最先吸引观众目光的,是国产碳纤维制成的无人机桨叶。尽管它与传统桨叶相比区别不大。但参观者亲自上手后就会发现,它的轻盈超过想像——只需要伸出食指,这片桨叶就可以轻松保持平衡,并且毫无坠手感。它旁边的大型无人机壳体,单手用力就能拿起。

极致的减重,就是极致的高效,以国产大型无人机“白鲸航线”W5000为例,使用国产碳纤维后,它的机体重量降低了40%。在5吨的最大商载能力下,也能飞行超过800公里。让运费达到2.7元/吨公里,天上的“白鲸”,摆脱了成本高昂的帽子,与地上的卡车打成平手。
中复神鹰碳纤维西宁有限公司技术部部长刘高君介绍,“未来10年到20年,低空经济有望迎来2万亿美元的市场。而我们的碳纤维,将是这个行业核心部件的原料。其中无人机的支撑结构和无人机桨叶都可以由碳纤维制作,减重之后可以有效提升无人机使用的性价比。”
公开资料显示,中复神鹰已建成国内首个超万吨级碳纤维生产基地,产能规模进入全球前三。该公司生产的T700级及以上等级碳纤维产品,让国产eVTOL(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)的机身成本,甚至比铝合金还要低。刘高君表示,“在经过两到三年的民航认证后,低空经济或将迎来大爆发,将是上游碳纤维企业的新机遇。”
想让低空经济飞得更远,光是轻还不够,还需要有足够的能量。长久以来,限制大型无人机和eVTOL应用的是续航,针对这一问题,行业目前看好的发展方向分别为固态电池和氢燃料,通过提高能量密度来腾出更多负重留给载客和载人。这一领域的破局,依旧离不开国产复合材料。
以无人机专用储氢气瓶为例。国产氢动力垂直起降固定翼无人机DJ2就采用了配套中材科技(苏州)有限公司定向研发的12L轻质铝合金内胆碳纤维缠绕储氢气瓶。结合氢燃料电池,它的飞行时间超5.5小时,飞行距离超500公里,相对传统无人机使用效率得到大幅提升。
这类无人机专用高压储氢铝内胆全缠绕气瓶,也恰恰是氢燃料电池无人机供氢系统的关键储能装置。中材科技(苏州)目前拥有1.5L-20L无人机专用气瓶产品,并可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。与韩国斗山、浙江氢航等国内外知名无人机厂商合作,其中超轻系列气瓶重量能达到常规系列的50%。有效解决了低空经济发展面临的“续航焦虑”。
设计大赛+战略合作+越南建仓:中复神鹰蓄力发展新势能